10一亿光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光年,光走一年的路程。光速!它是速度公认的极限,每秒299792458米,能在眨眼间绕地球七圈半。看见么,就這麼快的光,讓他跑吧,跑個一年,所度 量出来的距离就是一光年了。现在各位把滑鼠移到萤幕的左下角,点“开始”-“程式集”-“附属应用程式”-“小算盘”,都來動手算算它,這一年是 31536000秒,一秒跑299792458米,乘出來就9454254955488000米,约等于十万亿公里吧。你说什么,简直天文数字?,天 文上的数位当然得是天文数字啦~~~~~但这也仅仅只不过是一光年的长度。
在整个星们看当我超过一亿光年,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十亿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亿年之前的样子!
普遍认为宇宙诞生到现在有150亿年。所以我们可能观察到的最广阔宇宙空间的直径只可能在150亿光年这样的范围之内。150亿光年远的地方的光被我们看到时已经在宇宙间穿越了150亿年,那是宇宙诞生时的影像!
下面这张图是在10亿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观测宇宙,上面的每一个象素点所表现的事物都是无比古远的。
1一亿光年,現在我們把視野縮小10倍,宇宙看起來還是空空如也,“星”光点点。可是,那些點點斑斑的真的是星星嗎?
1000萬光年,把眼光再降低一個數量級,那些點點看起來依然像是星星哦
100萬光年,近些,再近些。什么呀,這麼面熟?這就是你所說的“星星”嗎?是星星,一堆星星。我们管它叫银河系。
10萬光年,這是銀河系,我们的家园。
在10万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就看见了整个的银河系。事实上,银河系的直径就是十万光年。真有哪位能发明个跟光速一边快的飞船,從銀河系的這邊飛到對 面來個大吊角,就要十萬年的時間!在這樣漫長的旅程來看,人生不過朝生暮死,蜉蝣一般。但这只是对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 其实只有数分钟。
1萬光年,由此就能夠大致估計出我們的位置
如果把银河视为一个巨大的扁盘子,我们就是应该在这张扁盘子的平面上。否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們高於或低於它,那麼看到的夜空就會顯得一半亮一半暗,而不是象現在這樣銀河光帶般亙在天幕中,星星比较均匀地分布两侧了。
事实上现代研究也得出这种结论:我们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螺旋翼内侧的边缘,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5万光年。于是,我們把視野收回到1萬光年的數量級,聚焦在银河系若干触角般螺旋翼中的一条上面。
1千光年,密密麻麻!
100光年,再近點,還是密密麻麻!
10光年,又是密密麻麻!
1光年,等等,這是什麼?
1萬億公里,再走近十倍依然霧氣昭昭的一團,到底是什麼嘛?
1千億公里,這回看清楚了吧,原來是太陽系!我們在密密麻麻的星星中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認出了它,不容易呀!
100億公里,放大十倍来观察以繁星为背景的太阳系。说是繁星,其实与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都是在4.22光年开外的。图中的亮点仅仅只是背景上离得八丈远的星星呢,并不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10億公里,數數看,下图里被蓝框子圈上的是谁的轨道?水、金、地……原来是地球的轨道呀!
1億公里,地球在哪裡?
1000萬公里,哦呦~~~大圈套小圈呢,月球围地球转的轨道。
100萬公里,是什麼?飛機?還是鳥?是超人?都不是……
10萬公里,是地球!Home,甜蜜的家。
1萬公里,用一萬公里的視野看地球,这是神的视角。
1000公里,這是北美五大湖區中的密西根湖,框住的城市就是芝加哥。
100公里,芝加哥鸟瞰。并由此开始了我们人类所能够理解的数量级,开始了我们熟悉的世界。
10公里,密密麻麻,房屋,湖边的房屋。
1公里
100饭
10饭
1饭
10公分,我们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类所接触的大部分物体都是在这样一个数量级的。看看你的周围,键盘、滑鼠、手機、杯子、碗……
1公分,这是他手上的皱纹细部。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
1公釐,手上的毛孔。
100微米,再放大十倍,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
10微米,一個細胞的數量級就是10微米,当然这只是一般来说。
1微米,疑似生物課上學過的細胞核膜,详细信息。
0.1微米,染色体。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46条)。
100埃,埃是一種長度單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顶上加个小圆圈来表示。100埃的数量级就能度量某些有机大分子的物质 了。看到这个规则 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我想你一定能够脱口而出了。没错,這種物質就叫做去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1奈米,我们管10的-9次方米叫一奈米。
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奈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奈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奈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因此,奈米级又叫原子级。
下圖是組成DNA分子的原子們,它们以共价键和氢键彼此结合成庞大的有机分子。生命就在这种复杂的结合中得以体现。
1埃
下圖中所表示的是密佈的電子雲,我们能看到原子核周边的电子云比较浓。
所谓电子云,其實並不是說一個原子擁有無數個電子,象云雾般的弥漫四围。每个原子拥有的电子数都是固定的,有數的,具体依元素种类而定。这些电子行踪飘忽 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乱窜。一个电子,无数法身。就把这些电子“团团转”的特点用电子云来形容了。离核近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大些,云就密;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 几率小些,云就稀。
10皮米
原子核周边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又回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們的世界就這樣的周而復始著……
1皮米
穿過最濃的電子雲,发现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净。原来离得远了要吸引,離得近了也會排斥呢,保持一个最佳的距离才好。什么?你说电子阴性,原子核陽性,異性相吸,應該越近核越密才對?別逗了!真要那樣越近越吸,越吸越近,電子還不都撞到核上去,最後誰也動彈不得!
下图框中的斑点就是原子核。
0.1皮米
走近點,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0.1皮米的数量级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个球球来,它们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0飛米,原子核的特写。
1飛米(10的-15次方米), 質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細部,乱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領域,那里属于上帝。
0.1飛米,一旦我們進入下一個層次,我們將會看到什麼,我們又將會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