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0

作者:傅佩榮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日:2010年12月

個人評比:★★★★☆


  老子,或說道德經,在國中時,課本都有介紹過,但在我腦海裡,只知道道家學派中的莊子喜歡用寓言故事來闡述一些思想,對於道家到底在講什麼,幾乎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偶然在賣場看到這本書,拿起來翻了幾頁,感覺似乎如同書名一番,會有「原來…」的感覺。傅教授非針對「老子」一章一章的去解說,而是先點出一個主題,再說明在老子的哪一章有提到,這種方式似乎讓人更容易投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文字世界裡。

  花了兩、三個月才將此書看完。老子思維之艱深,透過傅教授的釋譯,終於得以對老莊思想一探究竟。一旦了解一種思維,換個角度去思考,常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因此獲益良多。

 

繼續瀏覽 »

6 月 10

作者:金聖浦子◎著;李維◎譯
出版社:啟思出版集團
出版日:2005年10月
個人評比:★★★


  拿到這本書後,看到封面,就感受到出版社對此書美工的用心,從封面到內頁甚至是附贈的五枚書籤,會覺得真是「豐富」的一本書呀!

  如同書名所述,這本書全部都是在教我們遇到心情沮喪時,該以何種心態去面對,才能擺脫沉悶的心情。書中敘述的態度多跟一般社會給的觀念完全顛倒,為的是不要讓一些無形的社會壓力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也因為如此,我會覺得這本書似乎比較適合讓情緒已達崩潰邊緣的人閱讀較為合適。如果只是遇到小小挫折,不願 自己想辦法克服,只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去承受這一切,我想這反而會讓自己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生活上,我們常犯一個毛病,總認為別人應該怎樣怎樣,卻不檢討自身的作為給人帶來的想法。關於這方面,書中也有提到,我們應該由自身開始做起,先搞定自己,進而感染對方,如此我們根本不需要求別人做什麼,自然就能創造和諧的氣氛。

6 月 2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出版日:2006年2月10日
個人評比:★★★★☆


  李教授將自身所遇到的事物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每則小故事皆隱含著李教授一直提倡的做好事、存善心,以及學習的重要性。

  這本書讀起來感覺非常的舒服,能夠看到李教授對於下一代的憂心以及其所做的努力。閱讀時,能夠邊看邊檢討自身的作為,甚至以書中部份內容作為努力的目標。

   我最喜歡的是「再來個三十年」這篇,李教授以身為老師的觀點來述說自己的想法,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情形。在看完整本書後,我又回到此篇再閱讀一次,能夠感 受到身為李教授學生的壓力之大,不過我相信在經過李教授磨練後,他們必將成為一群極為優秀的學生。因此我也期許自己能以此目標前進,別虛度人生。

5 月 12

作者:九把刀
出版社:春天出版
出版日:2006年一月
個人評比:★★☆


  這本書算是一本陪伴文學,主要內容是作者母親住院期間的一些記事。

  當初原本以為內容是描述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以及作者對於母親的感謝等,而事實上,這本書幾乎可以看成是一本日記本,且是普通在記事的那種,對於我期望的內容雖有所提及,但只有寥寥幾句而已。

   網路文學有時與一般文學還是有些差別,網路文章的發表動機可以是很普通、平凡甚至是一時興起的,較以作者為中心,想說就說啥,隨網友愛看不看;而一般書 籍可能較以讀者觀點出發,重視讀者的感覺。本書內容原先是刊在作者Blog上,之後才發行成冊,這種直接將網路文章轉移至書本上的作法,如果讀者沒有心理準備的話,很可能會一時調適不過來,我在讀此書時就有這種情形,我的預設立場錯了!所以越看到後面越有空虛的感覺。

  先前在網路上看到 「原來我不帥」這篇文章時,爆笑的內容讓我有股衝動想買下它,在冷靜思考後,決定還是在電腦看完再說。花了幾個小時閱讀,越後面的笑點跟一開始的爆笑相比可說是天壤之別,且結局還蠻莫名其妙的,甚至稱不上是個結局。暗想著幸虧沒花錢買,不然實在太浪費了!

  現在買書都是透過網路書店,沒有辦法翻閱內容,所以常會遇到這種「給的跟要的有落差」的情形,只能靠網路書店的描述及目錄來取決,好一點的還會提供部份試覽內容,讓我們在購買前多了解這本書在講什麼,不過這只是部份書籍才有,佔少數。

  有了這次經驗,下次會更仔細選書了~

4 月 27

作者:沈芯菱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2006-02-27
個人評比:★★★★★


  偶然在某期的壹週刊對沈芯菱小妹妹做的專題報導,對於她投入的各種公益活動,以及求知的態度,感到大為讚嘆。

  年僅16歲的他,已獲得31張電腦相關執照,且利用本身的電腦專長,賺進超過百萬的收入,而這些收入,全數投入他所創辦個各項知識公益裡。

  本書介紹他一路成長到現在的各種記錄,包含父母對他的影響,他是如何踏進電腦的世界,以及他所創辦的各種之公益活動等。

  讀這本書的過程讓人感覺輕鬆愉快,深深佩服作者的各種「事蹟」以及態度,且能感受到作者的愛心及朝氣。也許,我們會認為自己沒有擁有像作者一樣的博愛,事實上,只要願意做的話,每人僅需盡一點點的心力,便能感受到幫助人而獲得的喜悅了。

 

繼續瀏覽 »